11月19日,2014全国网民留言办理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互联网领导力的提升与法治思维下的网民留言办理”。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省、市、县网民留言办理单位的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参会。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陈俊宏、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杨克勤分别作为会议主办及协办方代表在会上致辞。国家信访局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副主任戴增杰等领导出席会议,中国行为法学会中国新闻监督研究中心研究员展曙光、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志红、国家行政学院领导科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雷强等专家学者分享了对新时期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如何转型升级的思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作为覆盖全国的互联网官民互动平台,《地方领导留言板》累计已有53位书记省长,500位地市级领导,1300位县委书记公开回复网民留言,19个省份出台文件或规定,形成网友留言办理的固定工作机制。自2006年开办以来,栏目已有近30万件网民诉求在这里获得地方官员落实回复,全国96%的省、76%的市、45%的县开展了人民网网民留言办理工作。2014年以来,三级领导平均每天回复留言300条。
架起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陈俊宏在致辞中表示,我国网民规模目前达6.32亿,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参与政治生活、进行舆论监督、表达利益诉求、反映政策建议的重要渠道,也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地方领导留言板》作为全国首创的官民互动平台,八年来,为老百姓解决诉求近30万件,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也得到了各级党委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很多省委书记都作出了重要批示。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党把人民群众的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当做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也说明我们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的工作的一个归宿,一个出发点。
陈俊宏强调,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解决问题、听取民声、汇集民智、形成决策、制定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参考。《地方领导留言板》的成功,是人民日报、人民网当好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桥梁的一个实际行动。人民网将与各级组织进行互动,各方面媒体进行联合,共同解决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增强我们党和人民群众之间越来越密切的联系。
网上信访成为群众信访的主渠道
国家信访局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副主任戴增杰在会上表示:“今年1-10月,全国受理的网上信访占信访总量的39.5%,分别超过了来信和来访数量。网上信访正逐渐成为群众信访的主渠道。”
戴增杰介绍说,自去年以来,围绕提升信访工作效率和公信力,国家信访局以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为突破口,连续打出了强有力的组合拳,在应用范围方面,依托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将来信、来访、网上投诉等全部信访事项通过网上流转,实现了信访形式的网上全覆盖。在拓宽渠道方面,全面放开网上投诉,方便群众足不出户反映问题,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降低了群众的信访成本,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群众普遍欢迎。
戴增杰表示,“今年4月,国家信访局就做好网上信访工作,加快全国网上信访信息新平台建设作出部署,印发了关于推进信访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依托互联网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国网上信访信息系统的方法步骤和具体时间表。
领导回复留言不等于“人治”
中国行为法学会中国新闻监督研究中心研究员展曙光在会上表示,领导回复留言不等于人治。有人认为,向领导个人提出问题并由领导个人予以回复解决,就是以个人取代职能部门、以人治取代法治。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从留言回复的程序来看,实际上是一个部门乃至多个部门调查之后得出的结论,不是领导个人所决定的,仅仅是借助领导答复这样一种形式予以呈现罢了。而且这种答复是要呈现在全国网民面前的,是公开的,与展示领导个人意志的人治是毫不相干的两个概念。